今日说法|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,在医学之外,其实是一个法律问题......
来源|CCTV今日说法(微信号:cctvjrsf)
11 月 26日,一则 "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 " 的消息发布后,成为网络热议话题,迅速登上微博热搜。
据媒体报道,该成果由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带领团队完成,而项目是由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通过伦理审查。
据丁香园官方微博发布的一份《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申请书》显示,该实验始于2017年3月,截止到2019年3月,研究拟采用CRISPR-Cas9技术对胚胎进行编辑,通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和孕期全方位检测,可以获得具有CCR5基因编辑的个体,使婴儿从植入母亲子宫之前就获得了抗击霍乱、天花或艾滋病的能力。
说法君通过天眼查搜索这家医院,公开资料显示,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为私立医院,注册资本4000万元,法定代表人为林玉明。
此次事件因为涉及到“修改基因”、“伦理”等关键词,很快就在网上引发巨大的舆论反响。不少网友质疑婴儿诞生的审批程序:“就这样随随便便做实验?”还有网友直言“这是违法行为”。
更多网友从伦理角度,发表了自己的看法。有人认为此举可以降低患病的风险,这比伦理更重要。
但也有人持不同声音,认为基因编辑存在伦理隐忧,有必要考虑后果。
网友们的意见泾渭分明,很难说服对方。很大一部分网友,把视角对准了那两个基因编辑婴儿。有网友担心孩子长大以后出现隐形疾病,无法维权。还有人质问“孩子是试验品,如果失败了,谁为此负责?”
说法君认为网友们的思考不无道理,从法律角度来说,这些细节、这些质疑都值得我们探讨。我们将网友们的看法梳理成3个法律问题,请到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的王岳教授做法律解读。
Q1: 在此次事件中,像基因编辑这样的医疗技术,在临床应用时应该遵守怎样的法定程序?如果违反了法定程序,将会面临怎样的后果?
A2: 在伦理上应该遵循有利于患者的原则,这也是最重要的。也就是说基因编辑技术对患者来说必须是受益的,且受益必须明显可以冲抵风险。首先就目前来看,基因编辑技术没有明确的安全性、可行性,且无法预知对孩子可能带来的风险。其次,目前也有其他技术可以替代基因编辑技术,来阻断孩子感染艾滋病,所以这项技术是否有存在的必要,还需要审慎考虑。
延伸阅读
早前,有媒体致电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,对方表示“目前可以肯定的是,这个实验不是我们这边做的,孩子也不是在我们医院出生的” 。26日晚,据封面新闻,和美医院正在对审查申请书真实性进行调查,表上涉及到的黄华锋、褚振忠、邓兴书确实在该院工作。
有关此次事件的进展还在不断更新
说法君也会持续关注
继续普及相关法律知识
编辑 | 黎意 王淑敏(实习)
法务 | 郑俊宇
维护 | 宋小军
主编 | 王秀敏
———— 往期文章推荐↓↓↓ ————
撒贝宁接到骗子电话(遗憾只有后半段电话录音),一起围观如何拆穿骗局。
约定一起放下枪,你却朝我开了枪……这些行为在法律上如何定义? | 电影《无名之辈》